北京拥堵4原因 人车增长过快 医疗教育资源集中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昨天听取了副市长陈刚所作的《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同时听取了人大城建环保委对于议案办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报告提出交通拥堵“四大顽疾”,指出交通拥堵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发展问题,还与城市规模、功能结构、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息息相关。
网络直播
普通市民同步“参会”
昨天的常委会,首次通过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和千龙网全程网络直播,让普通市民和代表一起“把脉”交通。会议还在近10年来首次采用“全体会议”形式听取并审议交通议案办理情况,14位人大常委会委员依次发言。
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网络直播既有助于增加常委会会议的透明度,使市民了解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情况,也有助于市民更广泛地参与到交通问题的研究解决上来,更体现了人大依法汇集民意、有序融入决策的制度优势。
据了解,近年来常委会会议通常采用全体会议的形式听取报告,然后委员、代表再分小组审议。这样固然有利于充分发表审议意见,但同时列席的政府人员一般层级较低,委员、代表缺乏与市领导的直接交流与沟通,全体会议审议则有效避免了这一问题。
四大堵因
人车数量过快增长
副市长陈刚在报告中坦承,人口规模、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
2012年本市常住人口达2069万,远远超出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控目标。据统计,2010年本市全日出行总量约为5838万人次,而综合预测到2020年出行总量将达到6800万-7600万人次。
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520万辆,按照现行政策,预计2015年将达到600万辆。同时小汽车使用未得到有效控制,出行比例从2003年的26.2%上升到了2012年的32.6%,年均行使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
九成医疗教育资源在市中心
单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导致城市功能过度聚集,经过60多年的发展,城市总规模已经增加了50倍,中心城过度聚集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2003年至2011年,中心城人口由870万增长到1230万,建设规模增加了30%,73%的就业、90%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内,约80%的机动车和70%的小客车出行集中在六环路以内。
交通“潮汐现象”严重
职住不平衡、配套不健全等新城建设问题,导致交通“潮汐现象”严重。据统计,四环路内早高峰进城交通量是出城的2倍,其中轨道交通超过了4倍。
新增产业园区与周边居住区之间缺乏有效的就业和住房供给对接机制,难以实现小范围内就近平衡。街道社区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有效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求,跨地区中长距离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就学就医等交通出行比例居高不下。
路网和公交体系有待完善
城市道路网络尚不完善,南北向路网连接不畅,单位大院和大型居住区对道路系统造成割裂和阻断,城市路网系统先天不足,次干路和支路实施情况不好,道路微循环系统不畅。
轨道交通目前五环内路网密度为0.51公里/平方公里,与国外大城市中心轨道网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地面公交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4条80公里,准点率、舒适度都需要提高,各种交通衔接方式有待改进。自行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由2003年的34.7%下降到2012年的14%。
停车供需缺口大,目前本市停车位约276万个,居住区基本停车位缺口超过50%,非正规停车比例超过80%,占路停车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人大建议
中心城功能疏解明确时间表
从“国际新城”到“北京副中心”,通州区的定位一天比一天“响亮”,但却尚未有效承载中心城功能。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郭普金建议,应尽快制定中心城功能疏解行动计划,明确疏解内容、方式和时间表。分步实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及商贸、物流产业的合理布局。全面提升新城发展质量,强化新城产业功能,提高新城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美化新城生态环境,增强吸引力,引导居民就地就业,防止新城建设发展再走中心城的老路。
明确职责建行政问责制
目前,本市交通专项规划编制之后,多数在完善过程中,或编制后未报批,或从未组织过编制。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有关部门必须尽快梳理交通专项规划需求,完善交通专项规划体系。近期要针对轨道交通线网、城市交通枢纽、市域公交场站、公路客货运枢纽、驻车换乘停车设备等重大和突出问题,尽快制定和发展相关专项规划。依托年度实施计划,明确每年的工作任务和各部门职责,建立行政问责制度。
清理整顿经营性停车场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构建全方位停车管理体系,以静制动调控出行结构。
目前本市中心城区、老旧居住区停车问题比较突出。本市纳入规范管理的停车位仅276万个左右,约一半的机动车未纳入统一停车管理;停车秩序混乱,违法占路停车问题严重;停车市场不规范,停车设施经营主体混乱,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建议尽快构建科学的停车设施体系,基本停车位逐步满足一车一位;出行停车位实行差别化政策,在一些拥堵严重地区停建甚至减少停车位;大力推进五环外驻车换乘停车设施建设,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城。
尽快完成本市停车现状普查,研究将单位内部免费停车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科学预测本市机动车数量的极限值,控制机动车总量,将其列入立法计划。
代表声音
建市郊大运量快速轨道
市十四届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提出应尽快编制市郊轨道专项规划。从目前来看,北京的人口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提前做出预案。与东京轨道交通日承担出行量4000万人次相比,本市轨道交通承载力还严重不足。面临建设世界城市的任务,不能过多指望现有公路资源,必须抓紧时间建立连接市中心和郊区大运量的快速轨道,有效支撑中心城功能向新城转移。
尽快出台顺风车奖励机制
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学兵介绍说,国外很多城中心有停车楼,他希望政府通过土地、税收政策,鼓励商家在城中心建设大型停车楼,来解决医院、学校、政府周边停车难的问题。同时,鼓励同一个社区、同一个单位的居民以拼车的方式进城上班,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路面上汽车数量的问题。他建议市政府应该抓紧出台搭顺风车的政策机制,给予一定补偿,以鼓励市民上下班的时候以搭车的方式来出行。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