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服务网
 
地方: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浙江|安徽|江苏|福建|甘肃|江西|贵州|云南|青海|四川|陕西|宁夏|海南|内蒙古|海南|澳门|台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主站食品

人民财评:根除果汁业“潜规则” 汇源应带个头

2013-09-28 17:00:53 作者:admin 来源:人民网

用烂果、瞎果当原料,当果汁业这一“潜规则”被曝光后,它所带来的震动才刚刚开始。

最好的果子自己吃,稍微差点的零售,品相最差的才卖给果汁企业。这是大多数果农的通常做法,毕竟自己吃和零售只占整个产业的极少部分,品相稍微差点的做果汁原料也无可厚非。

但一些果汁企业明知是烂果、瞎果,却收购进来榨取果汁卖给消费者。更为可怕的是,这已经成为果汁产业的一个“潜规则”,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这种做法是明显的欺诈,理应受到谴责和追究。

果汁的质量和安全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底线。消费者不可能去源头和现场查看果汁的生产全过程,基本的信任是他们做出选择的依据。现在,这种信任正变得岌岌可危。

如果说一些小企业是为了生存和牟利而故意为之,那么像汇源、安德利这样的品牌企业、上市公司也涉嫌利用这一“潜规则”则委实让人担忧。它提示我们,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监管应该在一线上发力,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律远远不够。

尽管汇源果汁否认有利用“潜规则”的生产行为,但消费者的疑虑难以打消。汇源果汁在声明中称,不存在使用变质水果加工制成果汁。声明还提到,2007年,当中国制造遭遇西方质疑时,应国家职能部门的要求,汇源接待了全球40多家主流媒体以及美国卫生部长莱维特和美国FDA局长的造访,用严格的管理、可靠的质量为消除西方对中国制造的疑虑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汇源果汁有过辉煌的过去,有着严苛的质量控制体系,这也是它获得今天成功的基础。但2007年的那次“体检”并不能完全证明今天的汇源果汁依然很“健康”,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是否很好地被执行并延续至今,答案是模糊的。至少从媒体翔实的 和企业空洞的声明来看,利用“潜规则”进行生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汇源果汁在声明中还提及到了2008年可口可乐欲以70倍市盈价值收购汇源果汁的上市公司一事,该宗收购最终因为未能通过中国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查而失败。汇源据此认为,广大媒体和消费者出于对民族企业的热爱和对汇源品牌的保护,极力反对并购,汇源果汁在充分理解之余,也感到了责任之重大!

未能趁好时机高价卖掉自己,对于那些急于套现的投资者和管理层是一个大的打击。汇源想卖、可口可乐想收,这的确是当时交易双方的真实心境,但无奈遭遇了反垄断审查。从那时起,急于抽手的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是否已经心意阑珊?外界不得而知。

从当时和现在的情况来看,可口可乐的出价的确很是诱惑。2008年,可口可乐提出以超过179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并终止其上市地位。彼时,汇源果汁的股价仅4.14元,收购价是当时股价的3倍左右。

截至今年9月25日,汇源果汁的市值为66亿港元,每股股价4.48港元。5年过去,汇源果汁市值几乎没有增加,股价长期徘徊在低位,仅比当时被收购时增加了不到10%。从市值和公司盈利能力指标观察,汇源果汁这5年难称有所作为。

汇源果汁没被卖掉,接班人、内部管理、品牌运作、市场等各方面的危机则更加凸显。5年过去,汇源果汁似乎已经没有当年的锐气和勇猛。

尽管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果汁饮料市场,汇源在100%浓度果汁和中高浓度果蔬汁中,市场份额分别占54.2%和44.1%,均位列第一,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优势明显。但汇源果汁2012年财报数据却不乐观。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负债比率达71.2%,上升10.2个百分点。公司总营收39.81亿元,同比增加4.1%,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616万元,较2011年的3.1亿元大幅下滑94.8%。但2012年汇源获得政府补贴收入达2.5亿元。

数据是真实的,现实是残酷的。汇源果汁的盈利能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在,在果汁业潜规则被踢爆后,汇源果汁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理当挺身而出,扛起责任的大旗,带头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彻底根除利用烂果、瞎果榨取果汁的行为。

与此同时,当果汁行业的声誉受到贬损时,每个从事这一产业的企业都应自省、自查、自纠,而不是心存侥幸并企图蒙混过关。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719号
&2020 人民服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