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大耳鼻喉医院“小病大治”引热议
3分钟能治好的耳鸣,北京首大耳鼻喉医院却说要花六、七万元,日前,患者杨先生的就诊经历被人民网 后,引起了不少关注。为什么民营医院会出此类事件?编辑采访了相关专家。
“这已不是新闻,在民营医院里这类事太多了。”长期与医疗卫生事件打交道的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教授认为,类似事件在民营医院里特别多,这与其逐利性有关。“他们是营利性医院,要生存要挣钱,故弄玄虚、无中生有、欺骗患者,就是个别不良医疗机构常用的捞钱手段。”
患者杨先生认为,他是轻信了首大耳鼻喉医院的广告。对此,孙东东认为,民营医院打广告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广告监管不力,广告平台和医院不自觉,钻空子,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篡改广告,或者打擦边球,变相宣传疗效,很有可能让广告更“诱人”。他还特别强调,老年人最容易被医疗广告迷惑。
孙东东从维权角度提醒广大患者,在医疗方面应提高警惕,因为一旦出了问题,由于取证困难等原因,维权之路往往十分艰辛。
据业内人士分析,通过虚假广告开道,招揽患者上门,再通过过度治疗让患者来买单,这已成为了部分民营医院一个固定的模式。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用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王培舟的话来说,就是“前途一片光明”。然而,相关专家学者也没有忽视民营医院发展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正如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朱幼棣所说,“民营医院很多都从低端切入,形象不好,想要树立好的形象,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此,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通过提高软性服务招徕患者,通过“小病大治、无病当有病治”,是一些“小、散、乱”的民营医院常见的手段。患者杨先生的遭遇,可以说是“被宰、被坑”。他认为,这种行为就是诈骗、夸大,即使金额小,也不要忽视其性质的恶劣。
据他介绍,目前国内民营医院中,病床数100张以下的约占82%,50张以下的约占60%。而且,很多民营医院的建筑场所并非自建或自己所有,而是租赁,有的租期甚至不超过十年。
“人无恒产则无恒心。越是小规模的医院,越是短期租赁的医院,‘赚一票就走’的可能性越大。”庄一强说,一些民营医院为了赚钱,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只在“装点门面”上下功夫。比如装修、宣传、服务,甚至护士和导医小姐的仪容仪表都是它们关注的点。而在医疗水平上,则存在很多问题。
在监管方面,庄一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要避免首大耳鼻喉医院的这种事件,光靠患者自己的识别、警惕还是有一定难度。靠医院自律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医院本身是逐利的。让相关卫生部门增加人手去监管也不现实,因此,他建议发动群众,通过集中的网络平台,实名举报不良医疗行为,当民意集中到一定量的时候,相关部门出面调查。如果举报情况如实,就进行相关整顿,比如“开除医生、吊销执照”。如果不属实,也可以还医院一个清白。
同在北京市的一家民营医院院长李某则表示,这家医院的行为,显然是“过度医疗”、“诱导消费”。他认为这类丧失医德的行为是“给我们民营医院抹黑”。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