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又一次推出“走进中央纪委监察部” ,该系列 意在介绍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组织机构和信访举报、案件检查等工作程序,已推出6期。在此两天前,该网站推出了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收集网友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看法和评价。自开通上线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保持较高更新频率,注重与网友交流,其做法受到网友普遍好评。
9月下旬,随着对各地各单位巡视情况的公布,2013年第一轮中央巡视工作结束。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工作已于10月底启动,再次派出十个巡视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在接受人民网编辑采访时分析认为,十八大以后,中央在纪检监察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方面,有比较大的举措。特别是巡视也形成了一种震慑力,“这种巡视效果可能是过去的巡视制度所不具备的,对各级党委政府、各个单位,特别是一把手,有比较强的监督效果”。
加强巡视体现中央从严治党决心 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两次听取审议巡视工作情况汇报,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同时,“巡视”也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词汇。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日前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改进巡视工作,强化巡视监督”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大家高度关注巡视工作,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人民群众迫切期盼我们党采取有力措施,对“四风”和腐败现象加以遏制、击一猛掌,坚决惩治,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推进廉洁建设,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人民群众对巡视工作寄予厚望,这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希望巡视组找出“老虎”和挖出“苍蝇”,让他们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形成对腐败分子、潜在腐败分子的震慑,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进巡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新一届党中央首轮巡视,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是完全正确的,适应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从严治党的要求,赢得了党心民心。
对于巡视制度,马怀德指出,这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监督制度,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比如说一次一授权,巡视组有组长库,是抽取的,不是固定的,本身它不会形成所谓的监督者被监督者所‘俘虏’的可能性。另外,这种监督非常认真,不是走过场,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再一个它的透明度比较高,所有巡视的地点、巡视的对象、巡视组的组长副组长,包括巡视办公地点、巡视最后的报告、巡视结果,都向社会公开,透明度比以前提高,效果也比较明显”。
十八大后反腐新思路四特点 查处十余位省部级
自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纪检部门动作频频: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到惩治“月饼盒里的腐败”,再到严禁“贺卡上的腐败”。有分析认为,这表明了中央反“四风”工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反腐上,用“大小齐抓,不留死角”的工作做法,“既抱了西瓜,又捡了芝麻”。
马怀德将十八大以后中央反腐倡廉的新思路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调整了相关机构,使其职能定位更准确。“比如说中纪委是撤销了两个,合并了两个,增加了两个监察室,内部机构有一些调整。此外,清理了议事协调机构,原来中纪委参与比较多的议事协调机构由125个减少到38个,削减的幅度达到70%以上。解决了职能泛化、业务越位错位的问题。中纪委的职能定位明确为,一个是执纪监督,一个是问责,查处大案要案,执行党章、党规党法和相关法律法规,问责相关官员,职能更加聚合、聚焦,定位更加准确”。
二是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老虎”、“苍蝇”一起打。十八大以后连续查处了十几位省部级干部,在有些特大事故灾难方面,也追究过相关责任人。尤其是在落实“八项规定”,包括约谈派出机构的负责人,狠抓“八项规定”的落实,查处相关的违法违纪案件,应该说有很明显的效果。
三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中纪委监察部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力度也比较大,先是搞了会员卡的清退活动,80多万纪检监察干部都做了零报告、零持有的报告。另外,包括特约监察员制度,聘请了40名特约监察员,不但监督监察对象更好地履行职能,还对纪检监察机关本身进行监督。最重要的就是,在巡视方面,开展了两轮巡视,第一轮巡视效果也比较明显,巡视的相关的结果也向社会做了公开”。
四是加大纪检监察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建立了一个纪检监察网,网站更新完善了相关内容,尤其是开辟了举报专区,便于社会公众的网络举报,而且公布了纪检监察机关的机构设置,相应的职责职能,以及有关的社会公众关注的信息。另外,在主流媒体的网站也开辟了举报通道和专区,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举报。在公开性、透明度方面,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