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经济的关键字是“减速”——这个词曾经让很多人感到反感,因为这意味着失业增加以及不景气等等痛苦的联想。中国政府正在为经济继续走低做准备,政府试图将社会的目光,更多的引导到减少污染、改善社会福利等目标上去。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消费数据也展示了这个趋势,2013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9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3%,去年同期,这个数据是14.5%。这也让中国今年消费增长曲线,变成一根略微向下的扁担形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比较一致,大体反映我国消费需求的走势和消费品市场的冷热变化情况。
这不一定是真相。空气不那么纯净的时候,中国经济数据好像也是这样。为了看清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很多人都独辟蹊径。比如渣打银行的研究认为,汽油/柴油产量加上净进口量或可作为经济活动的合理衡量指标。
中国消费其实也是雾里看花,对于中国消费被低估的声音一直都存在。理由包括:规模可能上万亿的预付卡的消费,很多是进入了经营性支出统计,而实际则被用于了消费;很多服务性消费也被低估等等。
此次公布的10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稍显冷清,但两日之后的光棍节,11月11日的消费热潮就涌来了。这样的反差体现了某种现实。读者可能会有感受,自己的很多消费都已经转移到了网络上。很多民众的米面粮油、衣裤袜鞋、电视手机等等都开始由厂家直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配送。
急速增长的网络消费,并没有完全被纳入统计,单从这个角度说,说目前中国消费数据是存在低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这一指标的统计对象,是从事零售业务活动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因此,对于借助互联网专门从事零售活动的企业,作为单独的调查单位进入零售额统计;对于仅提供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单位则不是零售额统计对象,而在平台上销售的企业的零售额进行了统计。我国主流的电商企业,都是提供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商家在这些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已经达万亿元,且在迅速增长。
中国经济由消费唱主角是所有人的期待。实际上,中国的经济结构改善的进展,可能比很多经济学家想象得要快得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