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服务网
 
地方: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浙江|安徽|江苏|福建|甘肃|江西|贵州|云南|青海|四川|陕西|宁夏|海南|内蒙古|海南|澳门|台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主站理财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精神:理性看待财富的意义

2013-12-04 10:26:32 作者:admin 来源:人民网

●消费主义倾向、缺少节制的物欲与“人文精神”的匮乏,会埋下精神衰退的隐患

●包括道德、法律、宗教信仰、政治理想、社会制度、文学艺术在内的人类文化的撤出,人类的经济活动会逐渐瘫痪

●财富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否存在财富之上的更高追求?财富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系列问题必将陆续浮现,人们正在逐渐察觉这些问题的分量

世俗气息浓烈

关注文化领域隐蔽性失衡

市场让人类的创造和生产有了便捷的出口,让资源获得合理的配置。自从市场赢得了理论的肯定之后,世俗气氛的到来是迟早的事情。文化领域不可能置身世外。当下的文化领域就弥漫着浓烈的世俗气息。各种类型的娱乐节目纷纷成为大众传媒的座上宾。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畅销书,火爆的动作与惊险、悬疑、艳情、明星八卦共同组成了招徕观众的要素。这一切显然植根于市场的需求。市场决定艺术家的报酬、声望和身价,没有人敢蔑视销量制定的新型文化秩序。哪一个艺术家可以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实利主义始终是世俗气氛的一部分。

娱乐节目的流行似乎证明了大众的主体位置。大众的笑声以及各种欲望的代偿性满足无不证实了社会空气的轻松安详。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可以察觉到文化领域的某种隐蔽性失衡。文学的深刻正在演变为一种招人嫌弃的品质,哲学仅仅是少数人关注的精神奢侈品,历史不得不接受各种“戏说”的粗暴调侃,严肃的经典已经留在昨天,万花筒似的手机屏幕才是今天阅读的主要空间。这时,市场似乎成为一个借口,精神追求与大众之间的有机联系变弱了。消费主义倾向、缺少节制的物欲与“人文精神”的匮乏,会给一个民族埋下精神衰退的隐患。

人文精神坚守无价空间

平衡和完善社会的精神结构

市场如同一个庞然大物急速崛起,丰盛的商品与唯利是图的投机成为两个显眼的副产品。对于许多人文知识分子来说,“人文精神”更多的是作为抵制市侩哲学的一个口号。他们心目中,“人文精神”是文化赖以抗拒世俗气氛包围的武器。让他们深感不安的是,赢利正在逐渐成为文化评价的重要标准。这不仅冲击了他们“耻于言利”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切断了社会持续改革的思想资源。相当长的时间里,打开传统观念的枷锁成为社会改革的聚焦点,“解放思想”——这种表述已经清晰地显示出改革的交锋首先发生于思想文化区域。当市场的新宠换成了娱乐为主的商业文化,“人文精神”却不能退场,它试图阻止商业文化的过度蔓延,坚守某种拒绝市场覆盖的文化空间。

如今看来,人们或许低估了市场经济解放出来的活力——包括思想文化的活力。事实上,市场对于个体、竞争、法律、机会以及公平与效率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范畴。这种活力既强大又陌生,对于按部就班地遵循计划经济支配的僵化习惯产生了剧烈的冲击。人们迅速地接受了一个原则:赢利是市场理所当然的衡量尺度。作为经济活动的首要规律,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左右市场的杠杆。

但是,这并未否定“人文精神”的意义。“人文精神”的倡导表明,市场之外存在另一些价值体系。一位女士愿意支付更高的价钱购买一套心仪的服装时,美学追求占据了上风;一位教授愿意接受低廉的报酬从事公益讲座,或者一名公职人员愿意利用休假进入医院无偿地担任义工,这时,善的追求压倒了个人利益的获取。一个正常的社会通常拥有多种价值体系。包括爱国精神、理想主义诚信道义、公正公平、忠诚情谊以及各种向上的力量,是整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元素,它们都可能超过个人利益排到第一位。这些价值体系与市场的追求构成了内在的平衡和相互制约,这是一个社会合理的精神结构。

“人文精神”不仅确信真、善、美诸种价值体系的存在,正视其历史发展,甚至证明了某些事情的无价。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来说,革命的信念或者民众利益绝非待价而沽的对象;对于一个政府官员来说,公共权力决不允许以任何理由交易。愈来愈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或者慈善事业,回报的价码从未进入他们的意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广泛流传的小诗显示,人类有可能不听命于生存的直接需求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更为崇高的目标。这是人之为人的可贵之处,也是“人文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人为本是逻辑起点

理性看待财富的意义

“人文精神”的词源通常必须追溯到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张扬人的尊严与价值,包括正视人的现世幸福和正常的欲望,这时的“人文精神”被视为一面解放的旗帜。解放的含义是,人类有权利挣脱外在的奴役——例如神学的奴役——从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提“人文精神”,这时的解放不再是摧毁中世纪的教会系统,而是指向了财富的盲目积聚以及不知餍足的贪欲。如果说财富与欲望都曾经扮演过人类解放的工具,那么,历史辩证法表明,这两者也会不知不觉地演变为人类的新型枷锁。吃面包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面包。不幸的是,可以从许多人的异样贪婪中发现,财富的攫取正在成为他们唯一的人生渴求。这时,生活的手段已经转变为生活的目的。人文精神的匮乏既是这种颠倒的原因,也是这种颠倒的症候。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展示了理想的远景。古往今来,具体的社会活动形形色色,以人为本必须是诸多社会活动锁定的终极旨归。从2000多年前孔子问人不问马的著名典故到当今政府如何从单纯的GDP转向民生问题,人的价值成为调节各种评价指标的核心范畴。尽管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仍然是现代社会最为显赫的主题,但是,人类的标准形象并非经济动物。迄今为止,人类文化同时包括了道德、法律、宗教信仰、政治理想、社会制度、文学艺术等等诸多领域。如果上述领域完全撤出社会的话,经济活动会逐渐瘫痪。人的全面发展显现为综合素质的完善,而不仅仅是财富的聚敛。如果一个民族赢得的文化评语是“见利忘义”、“哲学的贫困”或者“艺术沙漠”,这种耻辱是金山银山的耀眼光芒所无法掩盖的。

财富没有错,经济活动的中心位置也没有改变。然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一系列新的问题必将陆续浮现:合理的财富分配方案是什么?财富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是否存在财富之上的更高追求?身处当今的社会转型,人们正在逐渐察觉这些问题的分量。“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变,可能给我们提供更多方面的启迪。

(编辑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719号
&2020 人民服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