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外遭讹真相背后:语不惊人死不休
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遭索赔
2013年12月2日上午10时30分许,在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到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外国小伙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国际在线12月3日)
“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今日,网上一组图片引起广泛关注。而据新京报编辑调查,此组图片所表述内容与事实有所出入,该大妈的确被老外撞倒。目击者称,老外驾驶无牌摩托车撞人后,用中文辱骂被撞者。(新京报 12月3日)
最近两天有关“老外撞大妈”的新闻可谓铺天盖地,一时间舆论四起,媒体纷纷跟进,网友评论众说纷纭。随着事件脉络的逐渐清晰舆论也慢慢的回归到理性上来,但是由于新闻情境的前后不同,大家似乎都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进而有人开始把矛头指向了最先 新闻图片的编辑,而编辑又说自己也没有错,舆论之所以如此是被网站转载时误解和网友们误读了,整个事件陷入了一场舆论“漩涡”之中。
其实,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完全就是一场普通的剐蹭纠纷,之所以会被舆论炒热无非是源于与当前的 “讹人”、“老外”等吸引人的热词挂上了沟。在海量信息铺天盖地,刷新速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往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把一些原本很普通是事情与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联系到一起,进而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和效果。
如此就会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舆论导向,并且还会伤及无辜。从“老外撞大妈”被炒热过程中来看,几乎每个人都成了受害者,大妈的精神遭受了严重损害,老外的形象受损的范围被扩大,新闻源编辑会招来指责,而作为围观、传播和评论者的我们也会产生一种被人愚弄的挫败感,更主要的是这些还会挫伤到本来就孱弱的公民道德信仰和媒体公信力。
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在今后面对一些热点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多些理性的思考?加深一些独立的判断,拥有一些让子弹在飞一会儿的耐性,不再人云亦云;媒体在新闻转载传播过程中是否应当多写去伪求真的能力?不再夸大其词;作为新闻发布的编辑是否可以在多些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不再主观臆断。
同时还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该如何在今后处理好这些可能的 “讹诈”问题。是否可以建立一种伴随终生的诚信机制?让人不敢再“讹诈”;又是否可以增加一些摔倒、剐蹭等官方的处理指导意见?让人做到有法可依,学会如何处理好事情和维护好各自的权益,而不是再上演一个怕跑就拼命拽,一个怕讹就使劲喊,一时还分不清道不明的闹剧,当这些问题无法再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时,试问还会有今天这样的热闻吗?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