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北京电影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3)》中的调查称“动漫行业洗牌日益加剧,多地产业基地呈现高台跳水式下降趋势”,而且受近20年来低生育率导致的少年儿童人口数量的持续下降影响,国内成人动漫消费市场开始升温。
据报告说,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产值从“十五”期末不足100亿元,到2010年达470.8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11年达到621.72亿元。2012年,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总产值达759.94亿元,较2011年也增长了22.23%。
但蓝皮书指出,东部省市和中心城市已成为我国动漫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在这些城市中,只有广州、北京等少数城市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苏州、宁波、福州等城市近几年来增长幅度较大,而长沙、杭州、无锡、深圳、沈阳等城市在经过几年快速扩张之后又呈现出明显的高台跳水式下降趋势。
在现有的24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中,除了南方动画节目联合制作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园之外,绝大多数基地无论是在制作数量还是市场份额方面,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国企,多年来持续零产量。
蓝皮书将动漫产业增长减缓同时放到大环境中分析,注意到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受近20年来低生育率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少年儿童人口数量的持续下降。动漫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全民化,但在国内仍然主要针对少年儿童,随着儿童动漫产品的大幅激增,同类型产品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少年儿童人口数量的持续下降将会直接导致儿童动漫消费市场的萎缩,这一点已经在日本得到了明显体现。
与此同时,国内成人动漫消费市场开始升温,针对都市成年读者的高端漫画杂志《Vista锋绘》2012年改版为半月刊;《我叫MT》、《十万个冷笑话》、《啦啦啦德玛西亚》等微动画的走红,更是契合了网络时代青年人群的观看需求。《动漫蓝皮书》认为,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必须感谢动画电影的“品牌化”,正是因为这个策略,中国动画电影才出现真正的赢利。《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摩尔庄园》、《洛克王国》,基于玩具和电视动画片的《巴啦啦小魔仙》,都依靠“品牌化”的策略在市场上获得了可观的票房。
随着少儿频道和动画频道成为重要的动画播出平台,一些少儿频道和动画频道在收入方面已经迈入了“亿元俱乐部”。金鹰、炫动、卡酷、优漫等卡通频道已经全部涉足产业运营业务,特别是与动画片播出息息相关的玩具等衍生产品的区域代理销售业务更是成为香饽饽。根据《动漫蓝皮书》中的数据,以卡酷为例,自2007年以来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三年时间年收入从2006年的305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13亿元,总资产由4000万元变成近2.4亿元,净利润则由亏损600万元转为盈余3442万元;2011年收入达到了1.96亿元,其中衍生产品的销售额超过1.04亿元,发展迅猛。
虽然动漫频道发展很快,但动画片却依然无法通过电视播出而收回成本。《动漫蓝皮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目前国产动画片的品质无法吸引足够高的广告”,导致电视台付给动画片制作方很低的费用,甚至央视等台根本就不用给钱。“求上门来的动画片数不胜数,表面上的火热掩盖不了电视动画市场并不景气的事实,好片子更是少之又少。”书中这样写道。
报告观察到,从已开通的3个动画专业频道来看,中央电视台的播出费最高,可每分钟也仅为700~1000元,其次的上海电视台,大约每分钟300元,到地方省级电视台,播出费更是低到每分钟几十元。苏州欧瑞动漫副总经理赵赟说:“有些地方卫视和专业的卡通频道多少还给点钱,但像央视这种大平台,很多动画片都是免费,甚至贴着钱往里钻。”
央视作为国内最大的播出平台,是动画片扎堆最严重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央视每年仅会有选择地购进一些动画片,相当一部分播出的动画片是以免费的方式播放的。即便是免费,央视还要进行好几轮的筛选。即使是当年比较有影响力的“蓝猫”系列动画,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放一年也要倒贴电视台200多万元。由于供大于求和影视系统垄断的事实,动画想要依靠电视台的播放费挣钱根本没有可能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