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服务网
 
地方: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浙江|安徽|江苏|福建|甘肃|江西|贵州|云南|青海|四川|陕西|宁夏|海南|内蒙古|海南|澳门|台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主站财经

央行官员:人民币“外升内贬”是阶段性现象

2014-01-06 14:30:21 作者:admin 来源:人民网

近日有媒体提出“人民币对不起人民”的口号,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日前以其个人名义撰文对此回应称这是一种片面的、违反经济规律和经济学常识的误导。他认为,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

盛松成表示,2005年7月人民银行进行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持续小幅升值,逐步向均衡回归,这是对以往人民币对外价值长期低估的市场校正。而从历史数据和国际比较看,最近十多年来我国通胀都处于较低水平。

如何正确看待人民币对外升值

197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走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长期贬值,贬值达80%左右,年均贬值11.7%。第二个阶段是1994-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小幅升值,累计升值35%,年均升值3.7%。

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前的长达二十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期人民币汇率却持续贬值,致使人民币对外价值低估。人民币汇率过去长期贬值,是通过外汇管制实现的,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有关,即通过人民币汇率低估,推动出口并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

2005年7月人民银行进行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持续小幅升值,逐步向均衡回归,这是对以往人民币对外价值长期低估的市场校正。

首先,结构性贸易顺差短期内难以消除。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外部失衡有所缓解,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呈下降态势。尽管如此,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仍然较大,使我国外汇储备继续较快增长、人民币供不应求,这是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原因。

其次,近年来我国经济一枝独秀,不仅好于发达国家,也好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大,投资环境稳定,投资回报率较高,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发达国家仍有一定优势,这些因素使我国稳居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资本的持续流入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过去较长时间里我国外汇管理“重流入轻流出”,企业对外投资能力较弱,个人对外投资更少,与大规模的外资流入相比资本流出规模很小,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也促使人民币升值。

此外,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增发货币,美元疲软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如何正确看待人民币对内贬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曾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并未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胀处于较低水平。1997-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涨幅仅1.9%,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GDP平减指数年均涨幅分别为1.5%、3.4%、2.2%和3.3%。我国最近十多年来的通胀水平不仅明显低于之前历史时期,也低于同期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通胀水平,更低于这些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通胀水平。1997-2012年美国、英国和韩国CPI年均涨幅分别为2.4%、2.1%和3.3%。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总体上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1997-2012年,我国GDP年均增速高达9.7%,CPI年均涨幅仅1.9%(图2)。我国GDP增速与滞后1年CPI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同向变动关系显著。因此,要辩证地看待通胀。在消除恶性通胀的前提下,为实现较高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应维持适度的通胀预期。

此外,我国CPI中食品权重较高(大约占1/3),近年来CPI涨幅相对较高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如2004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CPI涨幅超过3%,其中食品价格涨幅都在10%左右,食品价格上涨对CPI上涨的贡献率超过70%。

食品价格上涨的背后是粮食价格上涨。粮价主要由粮食供求关系决定,货币政策对粮食供给和粮食需求的调节作用都非常有限,因而不能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食品价格涨幅。如果为了压低食品价格而严控货币供给,则可能导致过于严厉的紧缩政策。但食品价格过快上涨确实严重影响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

对此,应采取收入调节和价格补贴的政策。如美国向低收入者发放食品券的做法已有四十年历史。这种财政补贴措施既不损害生产者利益和粮食供给,又保障了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所谓货币政策,就是在物价与经济增长、就业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解决贫富差距、收入分配等结构性问题,主要有赖于收入分配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所能完成的任务。

正确认识“外升内贬”现象

在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看来,人民币“外升内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仍然较大,使我国外汇储备继续较快增长、人民币供不应求,这是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原因。

盛松成指出,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一是要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外部均衡,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二是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形成资本双向对称流动渠道。三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核心的新的增长动力。四是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摒弃靠货币信贷扩张和大规模资金投入的发展方式,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719号
&2020 人民服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