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服务网
 
地方: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浙江|安徽|江苏|福建|甘肃|江西|贵州|云南|青海|四川|陕西|宁夏|海南|内蒙古|海南|澳门|台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主站国际

MH370国际大搜救进行时

2014-03-18 13:10:31 作者:admin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原标题:MH370国际大搜救进行时

原标题:MH370国际大搜救进行时

此次事件进一步体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文/编辑皇甫平丽

“请你们快回来,MH370!”“Keep our faith(信念永存)”“Nous vous attendons(等你们)”……多国语言汇成了声声祝福,祈祷失联近7天(截至3月14日)、载有239人的马航客机平安回家。

中文、英文、法文、德文、马来西亚文、阿拉伯文……吉隆坡国际机场一面墙上挂着三幅巨大的白幕,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国文字,含义都一样——希望机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平安。虽然几乎没有空白,但陆续前来的人们还是能找到写上祝福的地方,哪怕字小一点,也要表达自己的心意。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绝不放弃搜救!”

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编辑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有关“马航失联”问题时这样表示。

他说,飞机乘客中154名是中国同胞,他们的亲人心急如焚,他们的生命安危牵挂了中国政府和亿万中国人的心,现在我们也在盼着有消息,哪怕是一丁点好消息。

中国海外救援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

北京时间3月8日凌晨,马航MH370波音777-200型客机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与地面失去联系。

获悉消息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均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搜救调查工作。

习近平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时表示,中方正在同马来西亚等有关国家保持沟通,全力以赴进行搜救,不放弃拯救生命的努力。

8日上午10点,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外交部长编辑会的王毅外长在开场白中语气凝重地表示,马航客机失联是个“非常令人忧虑的消息”,“很揪心”,外交部以及有关的驻外使领馆已启动应急机制,在全力了解具体情况,一旦有消息会及时发布。

8日中午和9日下午,王毅连续两天主持了境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和第二次会议,协调各部门应对该事件。

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于2004年11月在北京成立,负责制定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相关重大事件。

10日,由外交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和民航局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抵达马来西亚。这个新成立的工作组还开通了微博。

随着中外交往日益密切,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和驻外机构数量迅速增加。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全年出境已达9818.7万人次,连续4年以年均1000多万的数量增长,有2万多家中资企业遍布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和企业对领事保护与服务的刚性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本着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国政府更加重视保护我国公民和机构在海外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将领事保护与服务工作当做一件“民生工程”紧抓落实。此次马航班机失联事件是中国面对的又一起涉及领事保护的重大突发事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的搜救“难度超过有关各方想象”,不过中国政府各部门内外联动的应急救援机制已比较健全,因此能够在危机之时“第一时间”投入运转,而且力度非常大。

这位外交专家介绍说,外交部、驻外使馆的应急机制,是根据涉事中国公民人数的不同设立不同层级,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启动的应是最高层级。

他说,在应急机制启动后,工作人员承受的是高强度工作,但他们秉承“外交为民、以民为本”的理念,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不分昼夜,毫无怨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贾秀东认为,近几年来,通过利比亚撤侨等重大事件,各种应急机制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他对本刊说,此次中国启动应急机制“反应迅速,参与部门多,透明度高”,部际联席会议这一统一协调机制、外交部系统内应急机制和其他各部门的应急机制都发挥了作用。

贾秀东还谈到,各种不同情况的海外救援和应急事件还会出现,未来还需要加强针对不同情况实施不同预案的能力。

多国人道主义救援“正能量”

截至3月14日本文发稿时,飞机失联原因和搜救领域仍难以准确确定,连日的搜救犹如大海捞针,难度非常大。有航空业内专家指出,只有找到飞机残骸,才能确定事件原因,目前搜救工作仍是第一位的。

“目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搜救,”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组长、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郭少春接受编辑采访时也如是强调。

根据国际惯例,此类事件一般由航空器所属国主导搜救工作。由于事发的是马航客机,所以马方将主要负责有关搜救及调查工作。工作组表示,将督促马方和现场各国搜救力量,和中方船舰、飞机一起加大搜救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决不放弃一线希望;将配合马方和各国,开展事件调查,争取尽快查清事件真相。

中国派出的搜救力量也与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海上搜救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开展深度配合。

目前,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大搜救在展开,已有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十余个国家的几十艘军舰和民用船,以及直升机、卫星等在疑似海域展开立体式搜救。

这支搜救队伍还在继续壮大,搜索范围也已扩大至陆地。

中国派出了史上最强救援力量,动用了包括4艘先进军舰在内的9艘舰只,6架舰载直升机和2架岸基固定翼侦察机,以及约10颗各型卫星。相关海域附近的中国商船也被调动协助搜救。

曲星对《瞭望》新闻周刊评论说,本着人道主义为重的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事发地点相邻国家和其他有能力的国家共同参与到了对马航失联飞机的搜救,这是一个好现象。

国际民航组织发言人表示,注意到这些国家在本次马航失联客机的搜救工作中所展示出的合作精神,对此表示赞赏。

在展开搜救作业的海域有些属于越南的海域,有些属于马来西亚,有些属于越南和马来西亚重叠交界的海域。中国驻越南大使孔铉佑11日接受中越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寻找客机下落需要同疑似海域的有关国家来加强合作与协调,在进入有关国家的海域时,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要第一时间通报包括越南在内的有关国家,取得有关国家主管当局的同意。

他说,越方承担了搜寻、排查当中的重要任务,可以说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疑似海域进行搜寻和排查,表现出高度的素质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孔铉佑大使说,从此次多国合作方进行大规模搜救行动中可以看出,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后,多国之间的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合作的顺畅以及为了加强这种合作,队伍的沟通、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表示,根据目前搜救工作的新的任务,怎么加强多国之间的实时会商、协调,多国之间在有关搜救疑似海域范围的责任分工,区域的划分,以及研究是不是需要调整搜救的方向等重要问题,有必要构筑一个会商的平台,实时进行沟通,以保障多国搜救排查工作的高效、有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陈向阳对本刊说,在南海这一存在纷争的敏感区域,各方在失联客机搜救上通力配合,互帮互助,在悲剧面前展现出温情、善意与良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一个“正能量”。

宜顺势建立救灾合作机制

曾领导过法国航空公司447航班搜救行动的前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局长让-保罗·特罗阿代克指出,海上搜救行动面临多重困难,其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确定飞机失联区域。

他认为,马航客机失联与法航447航班空难之间没有可比性,前者的不确定因素和搜救难度更大。

面临这一超高难度的挑战,加之各国搜救能力参差不齐,搜救力量的协调配合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唐奇芳认为,此次事件进一步体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她对《瞭望》新闻周刊指出,事件反映出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仍不到位,相关各国的信息畅通交流、灾难救援等非传统安全合作还需进一步推动。

曲星对本刊指出,预防和救灾本已是中国东盟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与东盟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合作领域之一。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表示,在全面和永久解决争议之前,有关各方可探讨或开展合作,其中包括的领域就有海上航行和交通安全、搜寻与救助。

曲星认为,目前对马航失联飞机的救援工作进行得非常好,是从人道主义需要出发务实合作、践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促进各国在自主自愿基础上建立救灾合作机制的良好时机。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也认为,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中国东盟加强海上合作的需求。

他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从搜救情况来看,合作的意识和氛围已有,只是在协调上还有所欠缺,应顺势建立救灾协调合作机制。

就如何推动救灾机制的建立,许利平建议,依托现有海上合作机制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因为中国东盟已成立海上合作基金,有相关专家委员会、具体项目和经费支持。

事实上防灾减灾已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个新亮点,近些年来中国-东盟(10+1)历次领导人会议的有关内容以及会后发表的文件均有相关内容。

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去年的台风“海燕”,都使中国与东盟各国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灾害是本地区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携手应对。

2013年,中国与东盟在10+1框架内开展了一系列防灾减灾国际会议、研讨会、应急演练。中国和东盟还决定建立海上合作基金,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防灾减灾。

李克强总理去年10月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也就防灾减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倡议,比如在10+1框架下“制定中国-东盟减灾合作行动计划”,在东亚峰会框架下各国开展海上搜救演练、地震搜救演练等方面合作。

许利平对本刊指出,现有合作机制在一步步推动。

救灾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灾难时刻大家都是命运共同体,需要互相信任,互帮互助,同舟共济。□(本文截稿日期:2014年3月14日)

 

文/李艳

近日,让国人揪心、世界关注的马航失联事件亦在新闻界掀起不小波澜。人们对一些媒体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准”提出质疑:一是不但未能及时提供权威信息,还为求“快”求“新”不慎转发或援引不实 ;二是人性关怀浅浮于“心灵鸡汤”式用语之上,未能落实到具体采访 环节中。

第一个问题可待商榷。其实对于我们的新闻媒体而言,此次突发性灾难事件的 ,的确是一项挑战难度极高的任务。

事件发展至今,马来西亚政府、军方、民航各执一词,就连MH370失联前的踪迹也出现口径不一、信息混乱的情形。缺乏权威的新闻“源头”,使得诸媒体难以“求准”。

再加上处在互联网互通互联,社交媒体参与传播的网络时代,面对在不到60个小时就有近700万条微博消息快速传播的情况,“重快”似乎成了首要选择。当然,这并不是要为相关媒体开脱,“情有可原”不意味着没有改进或提升的空间。

人们在探讨信息快速爆炸的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应对网络时代挑战时,常聚焦于怎样才能有更快的步伐。其实,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也许出路并不在可能有失准确的“快”,而恰恰是在于谁提供的信息“高保真”。

网络时代意味着信息速食的兴起,但也同样意味着信息速食的“贬值”。此次马航失联事件中,面对不实信息乃至谣言,一些权威媒体的“客观跟进、严谨 ”得到一致认可与好评就是明证。

关于第二个问题。应当说,任何突发性灾难事件均有着本身的发展进程,可大致分为爆发期、处理期、善后期与反思期。无论是对事件的跟进、 的重点还是手法的选择亦要不断调整。人性关怀应贯穿始终,要真正走“心”,而不流于形式,否则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就马航失联事件本身而言,这个阶段人们最需要的是真实而确切的信息,客观跟进就是最大的人性关怀。对于处在震惊悲痛中的当事人,需给他们一份安静。除对搜救过程密切关注外,应将人性关怀的 放在跟进事件处理进程,关注各方对当事人的具体支持与扶助上。今后如进入善后期,当事人进入恢复期,在充分尊重其隐私的前提下,以关注其物质与精神需求为出发点,无论是祈福还是后续生活的跟进,自可恰当展开。(编辑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719号
&2020 人民服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