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白玉:《人民艺术家》新闻人物专题报道
张白玉,(名钦,字白玉)张钦张白玉。1940年出生在艺术世家,外祖父是个秀才,教书先生,远近闻名的书画家。受其熏陶,自幼酷爱文学,擅长书画,精通戏剧和音乐。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诗人,实力派画家。
1956年考入山师艺术系,后转入山艺美术系,是山艺首届毕业生,黑伯龙的传人。遵循毛主席的文艺思想走上一条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恪守文艺为人民服务准则,在基层与工人、农民、商人、渔民滚打跌爬30年,退休后,历时8年,耗资十余万元,周游全国。经历十几个少数民族,把歌声和画作留给各族朋友,带回大山名川写生稿和少数民族采访录。在新疆塔里木河和内蒙古乌拉特与胡杨结下不解之缘。
2000年到烟台定居成立白玉创作室,著有长篇《正道沧桑》和《西部见闻》等文学作品;书画作品《大漠胡杨》、《黄山云海》、《胶东风光》等代表作,多次参加国家大展,多次获金奖,授予“中国文学艺术名家”,“十大艺术家”,“画坛百杰”等荣誉称号,现任中国民族文艺家联合会名誉主席等职。
参加文艺演出,扮演京剧青衣旦角,创作吕剧剧本《麻姑献寿》和神话故事,被媒体誉为优秀人民艺术家和人民功勋艺术家。
永 不 回 头 的 海 燕——述说艺术家张白玉
辛萍/文
见到张白玉老先生是在10年前的时候,那时候我远离故土在外漂泊,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这位年逾花甲的老画家。那是我多年没见面的爷爷。他是一个比较清瘦的老人,看上去还是那么精神焕发。当我看到他的作品的时候,让我这个爱好艺术的人也产生共鸣,遗憾的是聚散神速,我和老人短暂的相聚,就匆匆地分离了。
时光飞逝,隋着我漂泊的疲惫,到威海定居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烟台遇到这位老画家,并且走进了他的创作室。这才读到他的第一手资料,增加了对这位老艺术家的敬畏。才认识到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对生活无限热爱的人,而且很浪漫。由于更多地接触,加深了对老艺术家的认识和理解。虽然我们的年龄相差很大,但是思想感情确是很接近的。看了他周游全国八年旅行写生稿,记录下来的浪漫的故事以及少数民族民族风情习俗。以及大量的诗词,散记等文学作品,我也产生了激情,想把这些作品整理出版,也许这一切,老先生早已胸有成竹了。
读了那些有血有泪的记录以后,使我很受感动,我的血液也沸腾了,对于一个出生在七十年代人来说,如果没有那些真实地记录,真的体会不到五、六十年代年轻人的感情世界。也不会理解那个年代受压抑而且贫穷的年轻人是怎样去谈情说爱的。
(1)
张白玉老先生不仅是个画家,作家,还是一个浪漫的诗人。知其名,便知其人,他的画如其人,诗文如其人,他的心灵如其名——洁白如玉。他的思想健康向上,精神不减当年,大气而豪迈,洒脱而有哲理,浪漫又有智慧。这就是他的气派。在他周游全国的八年里,故乡没有人见过他,人们对他的行踪一无所知。听了他的叙述,看了他的记录。我非常感动,那些年,他一路风尘,面对漂泊的人生,他品味了酸甜苦辣,体味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像一只永不回头的海燕,迎着汹涌的海浪,飞向那理想的彼岸,他拥有这份勇敢,还何惧之有? 有人说:有一种热爱是失去理智的。我想无论他走到哪里,所有奔放的目标,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追求的艺术和浪漫。总有一万个认识他的人对他有一万种说法,但是无论他以怎样的面孔浪迹于红尘之中,他的所作所为都偏离不了他那颗永远跳动的艺术匠心。
那些年,白玉爷爷所经历的一切,都让他深深地理解了刻骨铭心的幸福和伤痛。人生的欢乐和痛苦在特定的环境中是浓缩在一起的。他经历了一次婚姻的悲剧,对他触动很大,他才知道,人生是无常的,也是无情的,所以活着的人都要经常反省。他饱尝了人间的悲欢离合,都是那么残酷,那么珍贵,这一切都标志着生命的存在。人生都会有幸福,快乐,甜蜜和欢笑。同时也免不了由眼泪,痛苦,悲哀和失败。
人生苦短,天道悠悠,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还在虚度年华,而张白玉老先生却不知披肩的拼搏在艺术事业上。只有在夜深人静的
(2)
时候,独身对着孤影,无以言表,自我陶醉,也许只有在静悄悄的夜里,他的心才能在他的书画里驰骋。激情才能在他的诗文中升华。他说:作画和写作的时候,就是灵魂净化的过程,他始终以童心的目光看待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安于世故,就没有那份激情,没有激情,艺术之花即可枯萎和凋谢,看了真让人心疼。在他的绘画作品和诗词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哪怕是一块孤独的石头,在他的笔下,也有灵魂和美感,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那么粗狂而细腻,深深地牵动人心,每一件作品的意境,总会让人感觉到他的深度和气韵。富有生命力。
上天给予他多才多艺,他的生活才有诗情画意,命运注定他坎坷的人生,才促成他那丰富多彩的生活,他那激情燃烧的艺术生涯,永远撕不掉的信念,令许多人感叹不已。
辛萍
2009.9.3.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做人民的艺术家
——张白玉艺术人生(一)
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在逆境中抗争,是成长的唯一选择。
只有民间的,才是民族的。
张钦(字白玉)1940 年出生在胶东半岛黄海之滨,狼虎山下一个艺术世家,外祖父赵为人是个秀才,远近闻名的书画家;父亲张文芳是个有文化的农民,善雕刻,会编积,远乡近邻称他为农民作家和诗人;母亲赵月桂的剪纸艺术作品被山东省艺术馆收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革命的社会背景,培养了他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尊老爱幼的品格。善良、纯朴、顽强、忠厚老实是他的本色,这一切都奠定了他艺术人生的基础。自幼就立下了做人民艺术家的雄心壮志。
张白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在他的灵魂深处,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对农民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爱家乡,爱人民,热爱共产党。
他出生在战争年代,战乱和饥荒,使得农村一片荒芜,农民的生活极度贫苦,他的童年是在艰苦的斗争中度过的,小时候他的主要的任务是拾草、挖菜。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买笔、买墨呢,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他用火柴包装纸剪成蝴蝶、大公鸡、小猴子、贴在窗户上。受到大人的鼓励,更使他增添了力量。那时候他只有六七岁。是她妈妈的剪纸艺术打开了他艺术心灵的窗户。外祖父的一遗作奠定了他继承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方向。在脑海里刻下了深刻的中国画的烙印。
一日,几个玩童捉迷藏,他闯进一间屋子里,看见一位老先生在画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肖像。他双手趴在桌边上,翘着脚仔细看,只见老先生一笔一划地把毛主席画得像活的一样,挂在墙上,毛主席的眼珠还随着他转呢。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其他的小朋友都蹦蹦跳跳地跑了,只剩下他一个,给老先生洗笔、研墨、倒水,擦桌子,献殷勤。他得到老先生欢心。第二天,老先生找到了他的家。告诉他的父母,说他是一个好娃娃。一定要好好培养培养。并赠给他一本《芥子园》画谱、纸、笔、墨和颜料。教给他怎样执笔、着色、润墨。从此他踏上了艺术的道路。
老先生住在一个独院,内有客厅和书房,进进出出的都是乡间的头面人物。张白玉去那里不仅学习画画、学写字,还学拉胡琴,唱京戏,听一些革命的故事。在老先生的培养下,他当上了儿童团团长,玩起了木头大刀片。扛上红缨枪,站岗、放哨,呼口号。老先生的名字叫姜深河,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领导人。
他所经历的一切,都记忆犹新,为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民兵英雄爆炸大王赵守福、于化虎的故事,深深地激励着他,他画的“埋地雷,打鬼子”荣获学区儿童团美术比赛第一名。从此一发不可收。
十岁以后他才上学,寒假里他特别忙,既要画画,又要唱戏。在完全小学里他跟女老师同台演出《小二黑结婚》、《小女婿》宣传婚姻法。演戏使他很快的成熟起来,因为每演一个戏,都得把全剧台词背下来,了解角色的性格和历史背景,这对美术创作是很有利的。也提高了他的文学水平。才使他明白;只有民间的,才是民族的。无论戏剧,还是美术或音乐都是一脉相承的。在村里,参加斗地主,反恶霸,呼口号。因为他参加了各种斗争,人们说他是风火少年。
到实践中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成才的主要途径。
艺术作品是国家的财富,艺术家是人民的精英。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和大学。在专家教授的教育下,取得了飞快的进步,使他懂得“艺术作品是国家的财富,艺术家是人民的精英”这个道理。每一个美术工编辑都应该为国家而学习,为人民而创作。艺术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纯粹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没有出路的。艺术作品不应该成为商品。艺术家不是企业家。
在山东艺术学院,正赶上大炼钢铁和生产救灾。他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和公益活动,与师生共命运,同呼吸,加深了师生的情意,用他的真诚换取了恩师的真经。他得到于希宁、王企华、黑伯龙、关友声等专家教授的真传,系统的研究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同时得到吕品、宗惟成、聂洪贤等教授的指点,打下了踏实的素描基础。经常把活动的内容用诗歌和漫画等形式创作出来,在报刊发表。积极配合运动。张白玉是恩师黑伯龙赐的名,希望他与历代艺术家齐名。
刚入学的时候,他穿着很土气,行动很低调,整天躲在画室里画素描,练速写。很少有人认识他。自从1959年元旦化妆晚会上,他自编自演的《山伯难舍祝英台》博得师生的喝彩。下场后,后台围满了男生和女生,都想看看他是个男的还是女的?第二天清晨起床后,他发现在宿舍门口贴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多才多艺的美男子会唱又会演”,下联是“又红又专的高才生能写又会画”,横幅是“一专多能”。那是音乐系部分女生给他贴的“大字报”。从此他成了全院女生的梁兄。那一年他被选为学生会副主席。带领同学们大炼钢铁,大办农业,生产救灾冲到第一线,得到院党委的重视和培养,受到全院师生的喜欢。成为又红又专的典型,学生的楷模。
师生们戏称他是“风流才子”。
到基层去,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那里有取自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他遵循毛主席的文艺思想。走上一
条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艺术道路。毕业前听说要留校当助教。他特意写了请调报告,要求分配到基层去滚一身泥吧,沾一身泥。学院根据他的请求,分配到烟台外贸局进出口公司从事工艺美术设计,他下车间,进工厂,向绣花女工学习飞针走线。因为粗心的编辑错把白玉当女士,写成了《巧夺天工的女状元》。。后来参加“四请”工作队,编入海阳县委工作组,在基层,与工人、农民、乡、村干部一起“抓革命,促生产”。滚打跌爬十年整。
十年文革,他的主要任务是画毛主席像,宣传毛泽东思想,带领一个文艺宣传队下乡上山大唱现代戏。画毛主席像成了他的“专利”,提高了他的油画表现能力,下乡演出发挥了他的戏剧、音乐和舞蹈的才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又投入了改革行列。但他投入改革不是为了“首先富起来”,所以既不“停薪留职”,也不“下海捞钱”,主要目的是到广阔的天地里,寻找用武之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施展才华,奉献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在黄海之滨优美的风景区租借一栋二层楼,成立业余美术学校,进行美术教育,陪养一批学员,择优录用了技术骨干,办起了工艺美术厂。发挥工艺品设计的特长,他画图纸、找市场,订货加工,引进100多万元手工加工合同,搞起出口创汇。给成千上万个山区家庭妇女开拓创业,带领广大农村妇女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终于让绚丽的艺术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他投入改革,创办业余教育,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在为国家出口创汇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人民大众的支持,然而他的举动产生了冲击波,不但冲击力基层,也冲击了中层,冲击了人浮于事的国营企业和禁锢的人事制度,在改革开放政策尚未深入人心的时候,许多人看不惯,不理解,产生非议和责难。
他的企业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没有固定的工厂);看不见的战线(千千万万个绣工在自己家里忙生产)和薄利广销的经营策略(让利于民,提高秀工的收入)增强竞争力,打了一场“人民战争”。遭到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联合攻击。弄得风雨满城。展开一场激烈的斗争。
人们又说他是风云人物。
到边疆去,在未人开发过的地方探索,是艺术家的义务。
原始的、自然的、朦胧的,都是美丽的。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各级领导也转变作风和观念。张白玉又成了改革开放的促进派。然而他投入改革,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仅是为了挣钱搞艺术。他的目的达到了,便火速下马,把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分发给做过贡献的管理人员,剩下的“万贯家产”,把厂门一开,让人们任意拿,随便拣,自己于1992年提前办理退休,带上身份证,画家证和编辑证两支笔及经营所得,开始了周游全国的长途跋涉。。。。。
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振兴中华”的战略部署,他决定以中国西部为主要方向从烟台出发经过温州、西双版纳,在过长江,跨黄河,越过长城,爬上黄土高坡,走进蒙古大草原,到达西北边陲乌拉特。又独闯新疆塔里木河。历时八年,行程数万里,阅历了祖国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体验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于2000年回烟台定居。成立白玉创作室,开始了文学研究、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
周游不仅是观光和浏览,主要是探索与发现。要深入调查研究,就要亲身体验,有时还要冒点凤险!他带的名片没有头衔,只有一句话:“博采群芳为酿蜜,走遍天涯觅知音”。他游到内蒙古河套平原,被那里美丽的风光和肥沃的土地所吸引。心血来潮,投资与几个山东老乡合股买了10亩荒滩,办起了小尾寒羊繁殖场。聘请了一位高级畜牧名叫杨国珍,是乌拉特后旗人大副主任。他说:“你是个艺术家,不能当羊倌,应该到戈壁沙漠去开发艺术资源,那里有很多奇石怪根和五颜六色的水晶、玛瑙宝石。”于是他又走进祖国 西北边陲荒原无际的戈壁滩。
戈壁沙漠,天干地寒,地广人稀,一切都是原始的。充满了奥妙和神奇:那里没有水源,没有绿草,也没有田园,但方圆数百里却能发现枝叶茂盛,躯杆粗壮的参天大树——胡扬。它盘根结节,巍然而立,似沧海巨龙,张牙舞爪,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能在常年干旱无雨,气候恶劣的环境中繁衍生息,绿树成荫。人称三千年不老,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是沙漠之魂。远古时期的“活化石”,大漠中的英雄树。
他被激动了,沿着胡杨生长区域,他横穿大沙漠,去到额济纳,走进塔里木河流域,找到壮观、美丽的胡杨林,与胡杨结下不解之缘。
沙漠里的树很神奇,由于长年与风沙做斗争,形成曲扭的躯杆,千态百奇,质地坚硬,光滑细致。一棵一米高的小树,也有几十年的树龄。所以随便找到一棵,都可以成为一件高雅的根雕艺术品。他以胡杨树为主题作画,被称为“胡杨人”,
戈壁的石头爱煞人:黄河风景石、戈壁石、蛇卵石、石纹石、石榴石、马牙石、猫儿眼石、水晶石、玛瑙石以及动植化石等等,遍地都是,它们色彩浓郁,形态各异,似行云流水,像群山狂舞,“山水”、“人物”、“花卉”、“走兽”应有尽有,气韵生动,形象逼真,真叫你爱不释手。随手拣来一块都能成为价值连城的观赏石。
1997年,他献了两份礼:一份是利用采集到的麦饭石(一种贵重的中药材)开发成功内蒙古独特产品——醒酒解毒“白玉杯”,成为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献礼精品。经鉴定具有解毒、醒酒、镇静、驱邪的神奇功能,被誉为《塞外独樽》;第二件是用在戈壁沙漠采集到的960颗水晶、玛瑙天然宝石,组成高1.5米,宽1米的中华全图(简称宝图)《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政府。表达一颗爱国心。
他成了新闻人物。
到第一线去体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正确方向。
艺术作品,只有客观地反映现实,才有生命力。
艺术家只有投入到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科学实践的第一线,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真谛,只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做出有血有肉的艺术作品。他经过8年的全国周游,写生和采访,把歌声和画作留给各族朋友,带回大山名川写生稿和少数民簇风情录,于2000年带着丰厚第一手资料回到烟台定居成立白玉创作室专心文学研究和美术创作,著有长篇《正道沧桑》、纪实文学《西部见闻》;短篇《远飛的鸟》、《贪官的末日》;人物专访《带领山区人民共奔小康的举旗人——常建富》、《走进荒原的拓荒人——宁秀英》;《山东大汉---杨国珍》、《劳动模范冀惠明》等文章;出版《烟台市中小学书画作品集》、《张白玉和他的学生作品集》、《张白玉诗词与格言》等书。诗词与格言入编十几部国家级出版的大典和选集。
绘画方面创作了《大漠英雄树》、《黄山云海》、《泰山劲松》、《崂山飛瀑》、《胶东风光》、《东方红太阳》等百余幅,代表作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展,多次荣获金奖。荣获《香港回归十周年最高成就奖》等十几个金奖、奖杯和奖牌。
作品在多家刊物发表,引起各大艺术团体的关注,被中国艺术家创作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延安文学家学会、中国国学研究会等授予中国书画100佳艺术家和爱国慈善艺术家、中国文艺60年功勋人物和改革开放30年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上了“风云人物”榜。
周游是耕耘,也是收获,有辛苦又有喜悦;周游是长征,也是奉献,充满了艰难与风险!激情和浪漫。当遇到危险的时候(自然的和人为的)需要拿出勇气和胆略;当受到欺骗和攻击的时候,则需要应变和周旋;当走到困境的时候,更需要顽强的斗志和毅力。
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没有高超的专业水平、没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斗志,也是很难成功的。周游就是拼搏。
走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是知识分子成功的必由之路。但是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张白玉的艺术人生也因此充满了坎坷、浪漫和传奇。然而就是在这条道路上他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找到了正确的艺术方向,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被称为 绘画胡杨第一人。“画坛百杰”。他不但在绘画、书法有独创,而且在文学,诗歌也有创作,荣获“中国文学艺术名家”称号尤其在戏剧和音乐方面显示出惊人的才艺。被评为“十大艺术家”
人们称他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被媒体传为人民优秀艺术家和功勋艺术家。
他没有做出惊人的创举,也没有搞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没有别墅、轿车,也没有存款,只有一个宽敞的画室和丰富的资料以及多种题材的画稿。他不追求虚荣和钱财,只求多出作品,出好作品。艺术家只有通过作品才能说明他自己的一切。
有人赠送他一首诗,写道:
“半岛居士张白玉,绘遍华夏一支笔。
走遍天涯访松梅,甘为人梯育桃李。”
以此评价他的艺术人生。
路漫漫,雾矇矇,人生路不平,不知多少风和雨,终是风雨兼程,几度夕阳红。
意绵绵,情悠悠,一生为追求,挥毫泼墨写春秋,轻歌曼舞度人生,暮年且风流。
这是他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