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家庭与北漂画家管敬革的邂逅——互帮互助,无怨无悔
文/管敬革
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简单地说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提到这个话题,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国际都市大上海,然而,上海却是一座充满现实感的繁华之都,历来商贾云集,经济贸易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人生短短几十年,时代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更多的人生取舍,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同样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是事所必至,也是历史的使然。
上海的确是个充满经济味道的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共同撑起了大上海这座城市的辉煌,有多少人怀着信心而来,带着失落而逃离;又有多少人昨天还是推杯换盏、歌舞升平,一夜之间竟然沦落为在桥洞下躲风避雨者,他们常年漂泊在这里,用辛勤的双手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他们舍弃了温暖的家,吞咽着心酸和悲凉、他们迎风斗雨;忘记了疲惫和苦痛,在本不属于他们的城市里苦苦追寻着。这样的一群人,我姑且将他们称为“海漂”。对于这些海漂,我所有的感受,只能蕴藏于心底,他们参与了城市建设,却享受着城市的扑朔迷离,可依然不抱怨不放弃,苦着并也乐着。
作为社会的访问者,我们试图通过这个城市里的一些小人物,来找寻他们曾经留下的身影和足迹,我们也试图用这些人物的生存和发展故事来激励一些人,让他们能在城市发展的轨迹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身影。或许这些人的故事会成为后来人的一份珍贵的记忆。
深夜,繁星满天,皓月隐于云后,时间注定铭记一切,无论希冀抑或失望,都会把灵魂深处的焦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安妥,于是,2017年7月28日,我带领在京媒体团队,采访了海漂家庭—纪文龙,孙玉刚,陈贵领,并为之撰写了他们三人在十里洋场大上海的创业史。
我们此行上海认识的第一个北漂者就是来自山东的纪文龙,这个曾经在西北某部当兵的青年,十分健谈,对事情的决断也多少有点军人的风格,睿智、豪爽、正能量是他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如今,他已经在上海文化艺术品鉴赏和收藏方面有了名气。正在同两个同来上海打拼的好朋友开办一家集艺术品、古玩收藏,玉石雕刻与销售、书画作品展览与拍卖的文化公司。
在采访中他告诉我们:在部队的时候,自己经常会去找老乡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民风,由于自己爱学习,还交往到了一些当地的文化名人,艺术家,在交往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对历史文化也产生了极大地兴趣。退伍之后自己被分配到了一份镇里的卫生院,一个小伙子整天就是重复单调的工作,觉得实在荒废生命和青春,于是,2005年毅然决然来到了上海,试水经营古玩文化和艺术品。他说初来上海创业时,也遇到一些海飘,他们都不富裕,租住低矮潮湿、漏雨的土房子,衣服洗完了,总也晾不干,穿在身上都得了湿疹,他们靠打工挣点钱,节吃俭用搞起了古玩收藏,可初入道,常遇水货,有时赔得血本无归。当时那种悲伤,绝对不次于股票大跌。
每每于此,他只能静静的待着,寻找失落的快感,只能用笑容聊以自慰,期待着雨过天晴的彩虹,但是,即使这样自己也从来没有过放弃的念头,不懂就去古玩市场观察和找人聊天讨论古玩的真假鉴别,同时还购买了一些书籍,每天晚上要认真学习,对我国各地的文化形态,历史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掌握,就这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终于不再出现过去看不清真假的问题。从2005年到2016年的十多年间,他从一个古玩收藏和鉴赏的初学者变成了能够与古玩和艺术品对话的人。同时也深入全国各地寻找自己喜欢的古玩和艺术品,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状态。
在纪文龙正在装修的工作室里。我们看到,文化氛围是极其浓厚的,已经摆满了自己收藏的古玩和一些艺术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和他一道在上海打拼的两个好兄弟,一个是专门从事古董收藏的孙,另外一位就是来自福建的专门从事玉石经营的。
纪文龙告诉编辑:在上海打拼的时候结识到了两位好兄弟,经过十几年的交往,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困难他们一道想办法解决,有好的生意他们彼此会相互照应,就这样,三个人一路走来,谁都没有在竞争中倒下,而是生意越来越好。在采访现场,这两位海漂兄弟也向我们讲诉了很多心酸往事,但是他们说:“过去的毕竟成为了历史,有这样一段人间珍贵的历史,我们更加珍惜友谊的感情,所以,开办新的公司我们哥几个一拍即合,我们已经对未来进行了全面规划,利用几年的时间,让我们的公司在上海成为一个品牌。成为上海文化产业的一个品牌。”
海漂纪文龙与北漂画家管敬革
诚如西培尼士所言,身处患难之境,如香草之受压榨则芬芳愈烈,十里洋场的旧上海,让很多乡下的人慕名而来,他们怀揣着梦想,在命运的颠沛中,在挫折或不利的突变中,孕育了更大或更加有利的种子,那就是团队的力量,资深藏宝专家纪文龙董事长在 接受采访时回忆起那段时光眼里饱含满满的辛酸,真的,痛苦给人无限的畏惧之后,也能让我们用一颗真心来品味痛苦之后的种种收货,纪文龙后来又讲述了几个海漂凑份子开始收藏字画,先收潜力股,因本钱少,本想存起来,等几年让画水涨船高,可不到一年时间潮湿多变的气候,使这些画真的锈迹斑斑,水墨淋漓,连编辑姓名都看不清了!那种痛苦绝对不亚于北漂画家的画被老鼠咬烂之后那种悲怆。
纪文龙是标准的80后,在城市很多80都是后矫生惯养,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甚至不少成了啃老族,可纪文龙姊妹四个,父母又是农民,生活非常困难,他20多岁当兵回来为了养家活口就来沪创业了......
纪文龙也感觉到过迷茫,这几年来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被一支无形的手推着向前,自己却从来都不知道到底能坚持多久,以后该何去何从?
不过纪文龙的思绪很快就被打断了,因为他又想到了另外让他肃然起敬的名字,孙玉刚和陈贵领。
他们都是十年前来沪创业的,而此刻生活的艰辛已然写在男人的脸上了,我问其中一位属马的,他回忆起昔日的时光,淡淡的景象历历在目,而此刻的他,和往日相比,只是那慢慢的两鬓染上了银丝,额头上爬满了片片挥之不去的波,他就是孙玉刚,来上海创业十年了,他与纪文龙是伙伴,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还有一位叫陈贵领的三十岁左右海漂,年龄虽小,但在上海创业也七年了,对古玩字画玉器可是个小专家,他们这三个家庭组成一个大家庭。生活,生意有点接近共产主义,共帮亙助......这在商业味道颇浓的上海真是个奇迹。
秋来春去,谁怜曲院风荷,韶华白首,不过浮生一阙,人生中的泪水虽然苦涩但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从开始到结束,不过十年之久,再多的传奇宿命,终究抵不过漫长的岁月磨练的意志,曾经所有的不甘心,在流年里不仅渐渐的去适应,也深深体会到,酸甜苦辣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海漂家庭陈贵领,孙玉刚与北漂画家管敬革
台湾原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为管敬革书画工作室题词
圆方堂管敬革书画工作室
我非常欣赏廖一梅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但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虽然在北京生活的我,拥有着无数的可能性,但我不愿意在倔强的生活里迷失灵魂深处的自我,我很穷,老家还有二个亲人一重危病人住院,生命随时有危险,卖画那点钱估计都得捐给医院。我很富,我在寻亲路上,终于与那些微信上亲切的头像,相面了,在我们亲人相聚的瞬间,我们被春风包围着,很温暖,就这样,忘记了生活中一些所能感受到的和现实确实存在的困难,我不仅在倔强的生活,而且过得也很骄傲,通过一系列的努力,2018年春,为了完成一种大爱和事业,和海漂家庭共同完成艺术之大梦——创建圆方堂一管敬革书画工作室,并在戊戌春月,即2018年3月18日在名流云集,纳八方来客基础上,举行了开业盛典。
管敬革为圆方堂开业现场创作一水墨山水
画家管敬革在圆方堂开业典礼上发表讲话
开业大典办的很成功,感谢天南地北的管家人齐聚一堂和同行好友给予的大力支持,拥有如此震撼力的亲情和无疑给了我莫大的前行动力。这种终生难忘的温馨,给了我更加广阔的视野,收获了最诚挚的友谊和亲情,给我的艺术人生赋予了新的灵性,赋予了无可比拟的光彩。
一直默默支持管敬革国画事业发展的一包颂平董事长
默默支持管敬革的管氏家人(管纳新,管永坤,管玉军,管玉锋,管四春,管泽高,管致富,管治中,管鑫,管涛,管玉平等)
张大千学者夏旭与吴昌硕弟子吕登红也来道贺
回首昨天,我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苦涩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太多的忧伤充斥了我的心灵,但立足今日,我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力争上游,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为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行好友增光添彩。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