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冶的“花朵”怒放在少林寺后山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社长郝江华推荐
高山流水行为艺术展
学术顾问:栗宪庭
策展人、学术主持:徐旭
参展艺术家:一了、余廷洋、魏墨、贺子云、陈颖、武拙园、王鹏阳、一道、李晓燕、刘赞、石榴
展览空间:嵩山少林寺后山山谷
展览时间:2018/4/9 16:30—18:00
影像记录:周立山、宋辰、李璞电影团队
展览后援:嵩山十方精舍
海报题字:一了
设计:何泽
前 言
倘若仅凭海拔高度来评说嵩山的话,那么,它那1512米的海拔高度实在微不足道;然而,任何一座巍峨的高山在它面前,都必须保持谦逊与谦恭的姿态,因为当它们尚在汪洋大海下沉睡时,嵩山就已被造物主率先创造出来了。是故,位于天地之中的嵩山,便拥有了诸如崇高、崇山、岳山、天室山等极显尊荣的名号。于是,周人在《诗经》中赞美道:“嵩高惟岳,峻极于天”。
尽管早在2004年2月,堪称地质学“百科全书”的嵩山,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册;然而,无论任何一个文化角度审视这座诞生于36亿年前的崇高之山,它都并非仅具地质学或地理学层面之显赫地位。
如果远古时代的尧、舜、禹在嵩山演义出来的英雄传奇仅仅只是传奇的话,那么,自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阳后,嵩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一跃成为“天地之中”一座崇高之山的文献记载,却是无需争辩的历史事实。
鉴于嵩山脚下有着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群落,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任何稍具历史感之人,都应从嵩山这两个世界级身份被命名之信息中掂出它无以言表的体积与重量。
嵩山当然是中国的圣山;然而,它又是世界的名山。这一说,除了可用中国唯一的皇家女尼寺院永泰寺内那棵虽近两千岁高龄但今天依然枝繁叶茂的娑罗树予以证明之外,也可用少林寺塔院北山巅上的禅宗初祖庵予以证明;同时,每年漂洋过海前来瞻仰中国功夫发源地少林寺的海外游客之数量,还有嵩山多家武校校园里那些金发碧眼留学生的身影也是实在证据。
一部名扬四海的影片,深刻改变了嵩山在人们心理与视觉中的高度,由于现代化、国际化、景观化时代的到来,如今,嵩山壮丽的风景已被景观取而代之。风景是不可被消费的,所以风景中是没有垃圾的;而景观与垃圾却是消费社会所带来的一对孪生儿,所以,哪里有景观,哪里就有垃圾。
自去年腊月28日起,从少林寺山后的偃师市唐窑村到登封市永泰寺牌坊的半空中,却飘来了一层遮天蔽日、浑浊恶臭的气体,一连7、8天,唐窑村村民都纷纷关门闭户,无人敢走出自家大门。透过这层厚棉被似的气体,人们却分明可看到湛蓝的晴空与白云。
唐窑村位于嵩山太室、少室二山交汇处,一东一西的太室与少室山酷似两片巨大的肺叶,而贯穿唐窑村南北的一条水泥公路则好似连结左右肺叶的环状软骨,在“环状软骨”北端,有一条幽静的山谷,不知从何时起,山谷变成了一个令过往行人莫不皱眉掩鼻夺路而逃的露天垃圾场。
某日,嵩山十方精舍艺术群落的几位青年艺术家顺着山路踏青偶尔经过那个垃圾场,彼时,耀眼的夕阳正照在那些五彩缤纷的无机物垃圾,以及山谷对面山上某石料加工厂倾倒下来的一条白色的碎石“瀑布”上,被人们消费过的废弃物莫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眼前的奇异景象,令这些生性敏感的年轻人为之而着迷与沉思。数日之后,一个行为艺术展的方案,便在他们和他们的师父、艺术家一了先生的一次由闲聊转变为讨论的过程中被酝酿出来了。
选择何种艺术语言去参与言说现代消费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种种景观社会问题,这对任何艺术家来说都是一个智力与能力的考验;而有无勇气直面由资本与无节制的欲望合谋制造出来的种种景观奇葩,那则是有关社会良知与艺术良心的另一种考验。当代艺术虽然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社会学属性,而且也承担有对扭曲社会现实的力量予以批判的功能属性,但是,艺术家毕竟不是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环保专家与媒体时评家,艺术家可用他们“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神经与发达的感性表达力,去揭发掩盖在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下面的那些很成问题的问题,并将它们在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予以陌生化呈现;但是,最有能力解决问题者却是手中掌握社会权力的政府官员与知识生产权的有关专家学者。而这个针对嵩山环保议题的行为艺术展,应是一群长期生活于嵩山怀抱之中并从嵩山那里获得创作灵感与艺术表现力的艺术家们以行为艺术作为参与社会议题言说媒介的一次文化实践尝试。
山风,是嵩山十方精舍一系列独立展览的总名称,而这个以“高山流水”命名的行为艺术展览的所有作品,又都出自于嵩山十方精舍艺术家之手,是故,本展览主标题之前便冠上了“山风”二字。
徐 旭
2018年04月09日子夜
于嵩山唐窑村
以下作品阐述配文:徐旭
○
作
品
○
《新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的七个拒绝与统治者合作的知识分子,在躲避喧嚣的权利中心之后,来到寂静的山野,选择了一种以大自然为伴伍、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从此,有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传奇。这个传奇为以后的中国文人画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一条路径。而今,高度发达的现代、后现代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已使得昔日农耕文明时代的青山绿水变成了残山剩水。污染渗透到中国的每个角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连人迹罕至的珠穆朗玛峰都不能幸免,何况于已被过度旅游开发与经济开发所纠缠的中岳嵩山?
艺术家从左到右边:
刘赞、余廷洋、一了、一道、武拙园、贺子云、魏墨
故此,拯救与修复千疮百孔的大自然,已成为摆放在当今中国各级政府会议桌上的一个重要议题。艺术虽不能直接解决任何问题,但艺术家却可成为提问者。于是,通过当代艺术的语言表达方式,把那些被光鲜的日常生活所遮蔽的带有灾难性后果的问题,转化为比荒诞的现实更荒诞的艺术作品,然后呈现于社会公众面前,从而为有能力解决问题者提供另一种观照与发现问题的视角,这或许正是艺术家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方式。
“新竹林七贤”这个带有表演色彩的集体行为作品所采用的戏仿、反讽、挪用等多种后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将农耕文明时代的“竹林七贤”的生存背景置换到嵩山的一条被垃圾包围的幽静山谷中来,从而给这件作品赋予了黑色幽默般的喜剧色彩。
○ ○ ○ ○
一了作品
《烧了,去“囚”吧!》
该作品编辑一了选用其若干年前曾在岭南美术馆展示过的一件长达20m的布质汉字艺术作品《去囚吧》,还有5千克高度白酒、垃圾场与艺术家身体作为媒材实施的这件行为作品,既延续了该艺术家一贯的艺术脉络和语言方式,同时又通过语境的转换,从而使得该作品拥有了较强的符号性和隐喻性,在被一把无名之火燃烧了的巨大的垃圾堆上,一了焚烧掉了他这件珍爱的作品,从而,使其独创的“囚”字艺术符号,在一个特定的场域,通过“囚”字的谐音,既产生出了一种彪悍的力量,同时也再生出了符号的另一层所指意义。
魏墨作品
《山风徐来》
该作品编辑将其一件预先装裱在画框上的汉字书写艺术作品《山风徐来》(尺寸180cm*97cm)扛到了展览现场,然后他以半裸的身体背着这件作品,从正在燃烧着的垃圾场自南向北行走了长大约50m,然后又返回到了起点。山风徐来是一个固定搭配的汉语成语,这个成语中的“山风”,显然所指的是未受任何污染的清风;然而,由于语境的转换,魏墨的这件作品原本所固有的意义便朝着其相反的向度逆转,隐含在其作品中的反讽性,便因行为的实施过程而获得了巨大张力。此外,这件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与为世人获得拯救而背负十字架的基督受难经典宗教故事有了某种关联性。
余廷洋作品
《一阵风》
来自春城昆明的艺术家余廷洋将三幅汉字书写作品《一阵风》(尺寸:110*140cm材质:宣纸)悬挂至山谷中东南风风口的一株小树上。“一阵风”,随着一阵阵东南风,朝着其作品背后的垃圾有节奏地摇荡。彼时,由于熊熊燃烧的垃圾所释放出刺鼻的恶臭气体处于风的下方,于是,该编辑的这件作品便因此具有了类似招魂幡的隐喻属性。
陈颖作品
《中》
该艺术家将其在工作室预先书写出的若干幅汉字“中”带入展览现场,她通过一边奔跑、一边迎风向空中抛洒“中”字的行为方式,完成了整个作品的实施过程。陈颖所征用的这种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极易使现场观者自然联想到中国丧葬习俗中的向空中洒纸钱的仪式,所以,这位女艺术家的此作品显然具有较强的仪式感。从另一角度言之,“中”作为一个符号的能指,在汉语世界中确具有若干丰富的所指向度。
贺子云作品
《禅茶一味》
该艺术家将我们通常可在都市茶馆与中产阶级雅居里的茶室墙壁上悬挂的“禅茶一味”条幅、以及一整套雅致的茶具和一张茶案巧妙地布置在垃圾场下方一处草坪上,然后,他煞有其事、气定神闲的端坐于茶案后,貌似优雅闲适地沏茶、饮茶大约20余分钟。本应出现在清洁与清净空间里的雅致的生活方式,与艺术家身后右侧由山谷西侧自山顶倾泻下来废石料瀑布,还有山谷东侧巨大的垃圾“火山”重叠在一起,从而勾勒出了该作品的舞台化背景。而艺术家貌似沉浸在闲情雅致状态中的情境化表演,给整个作品涂抹上了一层厚厚的黑色幽默色彩。
李晓燕作品
《拆》
该名女艺术家在预先对展览现场经过了一番细致的勘查后,她敏感地发现这个巨型垃圾场中竟然混杂有相当数量建筑垃圾。这一发现,使她极其自然地联想到了用于表述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那个关键词“拆”;于是,她为自己特制了一套写满了密集“拆”字的服装,并书写了若干张汉字“拆”,在进入作品实施状态后,她首先在垃圾堆上无规则地摆放下了些“拆”字,然后面朝影像器材的镜头,在垃圾堆中以时装模特秀的姿态站立了近十分钟。当少女青春靓丽的身体置身于烟雾弥漫的垃圾堆里后,于是,因美/丑、香/臭二元对立所产生的对抗性,便生成出了独特的关于观看的美学意义。此作品应是对法国学者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一种颇智慧的回应。
刘赞作品
《观》
该艺术家在助手协助下,将一个蒙上了透明塑料布的画框,摆放在了垃圾山对面,然后用数种彩色灌装喷漆开始了现场涂鸦行为。随着一道道雾状的彩色喷漆在透明塑料布上喷涂,一只酷似因受惊恐而睁大的眼睛开始出现在了人们面前;随着艺术家行为的持续,“山水”二字便以极度扭曲变形的形态逐渐生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二字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指向,它既指涉了唐人山水诗,也指涉了宋元山水画。由于昔日的青山绿水却变成了今天的残山剩水,刘赞的这件貌似消解意义指向的行为涂鸦作品,给我们反思现代性与发展主义提示了一种别样的观看方式索引。
一道作品
《心经》
距少林寺直线距离仅两公里的山谷原本是一处非常幽静的风景,然而自从有了这个垃圾场后,各种现代文明的产物使得幽静的山谷从此变成了一个极具后现代文明的五彩缤纷的景观。而五颜六色的垃圾,使得性格内敛、含蓄与沉稳的青年艺术家一道联想到了正在被恶俗的书法界所轻浮消费掉的佛教经典《心经》,基于这种超越性的联想,他以30m的宣纸长卷和粉色的颜料书写了一幅“书法”长卷。在展览现场,身着粉色侍女长裙的一道带着这幅长卷,从垃圾山底部艰难地爬上“山”顶,然后,迎着恶臭的大风,如瀑布般地展开了这幅《心经》长卷。由于他把日常消费生活与艺术领域里对经典文化的庸俗化消费重叠在一起,从而使得两种不同形态的消费活动,在其作品中获得了异质同构的揭示。
王鹏阳作品
《写生嵩山》
女艺术家王鹏阳的这件作品,显然具有较强的表演属性。户外风景写生这种艺术活动,既是艺术家对大自然学习与模仿的行为,同时,也是艺术家对大自然的一种赞美与致敬;然而,王鹏阳通过一种偷梁换柱的手法,使得毫无任何美感的垃圾成为了被描绘的对象,如此一来,《写生嵩山》就因此而获得了一种幽默的批判力量。
石榴作品
《垃圾》
17岁的石榴,是这次展览中最年轻的参展艺术家,正是因为年轻气盛,所以,在面对展览主题时,他才可能与成年艺术家通常所有的委婉、迂回、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拉开了间距。而面对丑陋的艺术对象时,愤怒与直白的表达,往往是这个年龄段的少年人所具有的共性,因此,面对隐藏在深山幽谷里的这座巨大的垃圾山,石榴便用数十张书写了狂暴的“垃圾”二字,作为他实施这件作品的主要媒材,并把它们怒气冲天的抛撒在了垃圾山对面的一片灌木丛中。也许有人会认为石榴的这件作品并不艺术,然而,在一个丑陋与丑恶世俗蔓延的时代,重要的并不是艺术。
END
— — — — — — — — — —
图片提供:
十方艺术机构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