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定力 业有所成
——陈建飞新闻论文集《闻新论理》读后
沈文华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陈建飞新闻论文集《闻新论理》。全书遴选了编辑发表于省级及以上核心刊物的论文18篇、未公开发表的论文23篇,其中4篇论文是《中国编辑》《传媒评论》等全国新闻核心期刊的封面导读文章。
在二十多年的新闻生涯中,陈建飞笔耕不缀,敬业走笔,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其中1件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32件获浙江新闻奖(其中一等奖12件)。2017年12月,部分新闻作品结集成《闻新求异》一书由红旗出版社公开出版,并入选当代浙江编辑丛书。
在这个传媒巨变的时代,陈建飞虽身处基层新闻单位,但其探索不停、思想不止。多年来从工作实践角度,撰写了不少新闻业务论文,其中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论文)1次、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次、浙江新闻奖一等奖4次、浙江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一等奖4次、中国地市报论文一等奖3次。今年9月中旬,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公示,陈建飞撰写的一篇论文再次获评三等奖。撰写的论文连续四年获浙江新闻奖和浙江广播电视奖共八个一等奖,并且两次获中国新闻奖。在新闻论文写作方面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陈建飞是兰溪市兰江街道人,现任金华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高级编辑。他被评为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第一层次)、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亦是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和浙江省模范新闻工编辑获得者。
《闻新论理》是陈建飞规划出版的“新闻三部曲”的第二部。全书计24.2万字,分三辑。纵览全书,编辑热情讴歌金华媒体人勇立新闻变革潮头的生动实践,总结金华媒体人敢于探索先行先试的心血智慧,展示了编辑横跨报纸广电两个媒体集团的工作足迹,体现了编辑“坚守党媒事业,不断求新前行”的志向追求和细致严谨、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
第一辑《论采编》计16篇。编辑在金华日报社工作时,就《“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找准服务“三农”的切入点》《与时俱进策划“三农” 》等课题研究,提出了新观点、新见解。在广电媒体工作,就《论提升城市台新闻传播力的十个维度》《在找补短板中改进宣传提升效应》《巩固并放大短板中改进宣传效应》等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经验、新启示。
第二辑《论融合》计14篇。该辑是本书的亮点之处。这些论文的字里行间,闪烁着编辑一贯倡导和坚守的问题意识、融合思维、实践落点。如《机器人新闻写作的风险评估及责任机制探讨》《网络直播时代电视媒体的流程再造与模式革新》《移动优先策略下,新媒体首发制的误区与提升路径》《抖音风起,对电视人的警示与启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把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向网络延伸》等诸论,均表明编辑对新闻实践前沿的深度关注和对当今传媒发展态势的深刻思考。
第三辑《论创优》计11篇。这辑是编辑对创优、评奖、评职称及业务论文写作的经验得失之谈。如《参加浙江省新闻奖(广电部分)评选的启示(一)(二)(三)》、《电视访谈的变与不变(一)(二)(三)》《对申报广电新闻专业高级职称的几点建议(一)(二)》等,相信媒体人读后会受益匪浅。
编辑谈撰写新闻论文的心得体会,尤其给人以启迪。正如编辑在“后记”中所言:媒体人写论文,其动机大多是为评职称。而陈建飞于2010年即被评为高级编辑,当时刚满38周岁。在基层新闻单位,这个年龄获评正高职称算是非常年轻的。获评正高以来,编辑依然坚持写业务论文。他把写作的动机概括为:为汇报工作,为推动工作,为系统深入地学习更多知识。编辑总结自己撰写论文的得失、长短,体会历练深刻并将经验分享给阅读者:一是选题不妨从工作困惑入手;二是抓住解决问题这个牛鼻子;三是尽力配上美感的文字。编辑着重强调写好论文,观点有新意固然重要,但文字有美感同样重要——要说准确,说条理,说生动。也许,这是编辑取书名为《闻新论理》的缘故吧。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